close



  加快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等技術的研蓄水池發和推廣。按照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采取分散與集中處理相結合的方式,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居住比較分散、不具備條件的地區可采取分散處理方式處理生活污水;人口比較集中、有條件的地區要推進化糞池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加強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提高農村污水處理水平。新村莊建設規劃要有環境保護的內容,配套建設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防治設施。逐步推廣“組保潔、村收集、鎮轉動、縣處置”的城鄉統籌的垃圾處理模式,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運率和處理率,達到規模化消納農村固體廢棄物的目的。

  生態災害指由於人類對大自然認識缺乏全面性和系統性,習慣於依靠片面的、某些汙水處理單向的技術來“征服”大自然,常常采取一些顧此失彼的行為措施,在第一步取得某些預期效果以後,第二步、第三步卻出現了U型溝意料之外的不良影響,常常抵消了第一步的效果甚至摧毀了再發展的甚而條件。人們總是由於專心顧及當前的直接利益而忽視了環境在人的作用下的長期緩慢的不良變化,不自覺地忍受了一個又一個這樣的“自然報復”。比如我國農村許多地方曾是植被繁茂的好地方,歷代戰火和不適當墾殖導致了水土流失極其嚴重,甚至出現沙漠化。任意排放污水、堆積廢物、使用生化物質滅蚊除藻、築壩與開挖河流、施用淤泥等都有可能對水源和土壤進行破壞。於是人和大自然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系統研究的環境逐漸興起,全面研究人類各種活動的正反兩方面的效應、注意防止生態災難或自然報復成為人類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新的指導原則。

  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方針。搞好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對於改善占國土面積90%以上的農村生態環境和提高占人口80%以上的農民的身體素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旱廁改造問題。一是實用、耐用問題。旱廁改造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可分為“三格”、“雙甕”、“沼氣池”、“糞尿分集”等多種形式,廁具多為財政統一招標采購,但如果衝水桶、“雙甕”、“三格”制式容器為塑料材質,使用壽命有限,極易損壞。建議:農村旱廁改造禁止使用塑料材質廁具,更加注重改廁工作質量和長期效益,一次改造長期受益甚至終生受益。二是冬季“上凍”問題。冬季一般氣溫較低,衝水桶等衝水廁具極易上凍,即使掩埋深度符合標准且用鹽等進行防凍,效果仍不理想,出現村民冬季重新使用傳統旱廁現像。建議:將冬季防凍作為改廁的一項重要標准,未經冬季防凍試驗的改廁方式和改造廁具,地方不得推廣使用。三是建造和補助標准不一。各地改廁標准不盡一致,尤其是村民自主改造的旱廁更是各種各樣,有的未安裝排氣孔,有的未建造地下設施,有的未涵管安裝便池等廁具,且各地補助標准不一,有的地方補助標准高,每座高達數千元,而有的地方只有幾百元。

  因此,通過促進農業持續發展、保障農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農村穩定,建設一個景色秀美、環境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有效規避生態災害。具體來說,要有科學合理的環境規劃,把農村環境保護納入法制化軌道,建立起有效的生態環境建設補償機制,加大對農村環境保護的財政投入,發展循環經濟,以及環保意識明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涵管
    全站熱搜

    ghsdffghg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